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,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、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,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。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,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、应用与推广,发明“三系法”籼型杂交水稻,成功研究“两系法”杂交水稻,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。
袁隆平的去世,天地为之悲恸,山川为之哀泣。作为“世界杂交水稻之父”,他对杂交稻研究的成果和贡献不仅属于中国,更是属于世界,属于全人类。今天他虽然离开了永远爱着他的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,但他留下的巨大物质财富不仅会让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享用不尽,他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,也必将永远照亮人类的精神世界,并给人们以无限的思想慰藉、心理支撑和精神动力。
作为一个杂交水稻研究者,袁隆平之所以成为对全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一名科学家,关键在于他是一位有理想情怀的人,一位能为自己的情怀理想而积极践行的人——即便碰着困难挫折也坚忍不拔、坚定前行。
翻开袁隆平的科研事迹,我们就能发现他装满心里的理想,充盈他胸中的情怀。他不仅立足中国国情来研究杂交水稻,满足国人的吃饭问题,他更是拓宽眼界,聚焦世界的粮食问题。他常常说,倘若全球有一半稻田种上杂交稻,按每公顷比常规水稻增产2吨计算,则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4—5亿人口。那都是一个个生命啊!30多年来,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。培训班里,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和笑容。谁能否认,袁隆平对杂交稻研究的执着努力、艰辛付出,正是基于自己心胸中这份满当当的理想情怀的寄托,肩膀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当的考量?
对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,理想情怀很重要,但理想情怀也不能完全代替科研的全部,也就是说,理想情怀最终能否实现,关键在于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所体现的坚强意志力、坚定执行力。袁隆平无疑是这样一个人,他一辈子与杂交稻打交道,土地就是他的办公室,稻田就是他的实验室。难怪,袁隆平也常被人当作农民。他比真正的农民还黑、装束还简单,颠覆了人们对大科学家的刻板印象。于是,也就不难理解,为何在北京,一俟中华人民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颁授仪式结束,他就直接赶回地头、下到田头。因为他深知,自己的科研密码就藏在地里,自己的理想种子就埋在田里,自己的情怀翅膀就长在杂交稻的稻穗上。离开了土地,放弃了杂交稻研究,自己就会离散了地气,失却了温度,终将一事无成,就会功亏一篑。
没有任何的装腔作势,没有丝毫的哗众取宠,没有任何的虚妄伪饰,有的只是热血沸腾,有的只是聚精会神,有的只是苦心孤诣。为了他心中的理想火炬,为了他胸中的情怀旗帜,他选择了奉献,奉献出一辈子的时间、精力和生命;他选择了创新,创新了前所未有的杂交稻科研天地;他选择了奋斗,奋斗谱写了改变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格局的华章。因为奉献,因为创新,因为奋斗,他不断燃烧自己、超越自己以至牺牲自己,这是怎样的一种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!
回望袁隆平的一生,他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,牢牢地矗立在道德的高地中,让人高山仰止、见贤思齐;就像一柄有力的集结号,定定地插在冲锋陷阵的最前沿,砥砺战士敢打敢拼、敢于胜利;就像一艘远航的航空母舰,稳稳地行驶在充满暗礁、旋涡的海面上,劈波斩浪、奋勇前行。
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、成就英雄、英雄辈出的民族,和平年代更是一个需要英雄和呼唤英雄的时代,袁隆平就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。而今,我们正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,也是站在了距离梦想最近的地方。缅怀英雄袁隆平,学习英雄袁隆平,最好的方式,那就是要像他那样把好人生之舵,划好人生之楫,把理想情怀树起来,把责任使命扛上来,把行动步伐迈开来。
(原载于2021年5月22日“上观新闻”)